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清华大学:把小事办实 把实事办好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5日 14:40  作者:江盛盈 王晓霞  编辑:谢瑶  来源:清华新闻网   访问数:
摄影 审稿 王东
责编

如何更好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成长的烦恼”、激发青年人才的活力?6月5日,清华大学在过去系列举措的基础上,又推出青年教师发展顾问组(“Mentor”)制度,鼓励院系自主开展青年教师支持活动,为每位新入职的教研系列准聘教师选配发展顾问组,为青年教师提供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指导与建议,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发展。

建立青年教师发展顾问组制度,是清华大学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为师生“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的一个生动缩影。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各单位务实笃行,亮出235项“服务师生实事单”,着力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师生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浓、安全感更强。

带一份关切之情——

从暖心细节出发办好“小事”

初夏的清华园,荷叶田田,松青柳绿,碧水柔波。主题教育正在清华园扎实推进、深入开展。

桩桩小事连着民心。为打通“为老服务”的“最后一米”,5月25日至6日6日,清华园街道办事处先后在荷清苑、蓝旗营、双清苑和校内社区组织四场“为老服务”座谈会,与老年人代表座谈交流,征集在社区助餐点建设、社区医疗服务需求、养老驿站服务提升、老人应急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改善提升建议。68位老年人参加座谈会,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多项适老化改造的建议需求。

“18号宿舍东西通道与北侧停车场交界处是台阶、斜坡,停车位与马路的高差约40cm,骑自行车通行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学校修缮中心立即来到现场研究改造方案,商讨后确定拆除八字、原车位改为缓坡、内侧由斜坡台阶组合改为平缓坡道的方案,既能方便行人,也保证了骑行安全。施工从5月26日开始,目前东侧坡道已完成改造并开始通行,改造的速度和效果获师生“点赞”。设施维护、积水治理、车棚改造、道路修缮……连日来,修缮中心办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实实在在提高了师生的幸福感。

“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照澜院商业区如何在体现清华大学精神气质的同时焕发新生”“澜园食堂二层规划如何更加适配师生需求”……在近日举办的照澜院商业区环境提升规划方案座谈会上,就商业区整体规划改造方案,师生代表、居民代表畅所欲言、提出宝贵建议。商贸中心作为负责单位收集了约1600份调查问卷,调研走访了16处高校和商业街区,目前已经形成三个照澜院商业区环境提升规划方案,力图为师生打造一个更有活力、更契合师生需求、更具有清华底蕴的校园生活区。

捧一颗赤诚之心——

从师生关切出发办好“暖事”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职业发展指导中心“职业形象工作室”

担心求职面试时形象不过关?顾虑答辩时发言过于随意?害怕因不熟悉职场礼仪而出错?当求职季、毕业季来临,诸如此类的小困惑总会断断续续地涌入同学们的生活。而有这样一家职业形象工作室,在捕捉到了这些焦虑和困扰后,带着关切与善意,决定带着大家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职业发展指导中心“职业形象工作室”,结合学期间重大时间节点,从职场形象打造做起,先后涉足了职场礼仪培训、证件照拍摄、 穿衣逻辑及色彩搭配等多种职业形象辅导的领域,以帮助学生更自信、更专业、更从容地步入社会、进入职场。“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工作室已经为即将毕业的千余名同学们提供了专业的证件照拍摄等活动,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中心负责老师介绍道:“除常规的正装出借、捐赠等,我们还在持续尝试组织各类的工作坊、训练营,来更系统地为同学们的发展保驾护航。”

家有老人、孕产妇、婴幼儿出门和就医不便,需要抽血化验、定期开药怎么办?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积极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推出护士上门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护理服务需求。动动手指,患者就能告别往返奔波,享受优质护理进家门。

快递自提柜、自助贩卖机、鲜花自提柜、早餐自提柜……越来越多的自助设施悄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带来了不少便利。而像校内图书馆里的自助设施——自助借书机、自助还书机、自助文印机、自助图书杀菌机,也早就走进了清华师生的科研、学习生活。

服务上新——图书馆试点投放自助预约取书装置

在网页“水木搜索”里完成借书预约,再前往指定书柜录入取书码或刷卡,待书柜网格开启取书,这便完成了一次自助的书籍借阅。“我觉得这个自助书柜挺方便的,取书的时间变得更灵活了;而且不用走到图书馆特别里面,预约好了就能在楼门口取!” 4月10日,图书馆再次创新了借书服务的形式——“自助预约取书柜”在清华园里陆续登场。首期和第二期试用地点先后设置在了校图书馆北馆、文科图书馆和双清公寓。图书馆负责人表示:“我们考虑到校园里大家的时间都特别宝贵,所以想着通过创新服务的办法来了提升大家的借书效率,更好地满足老师、同学们的借阅需求。”

在清华大学建校112周年前夕,校友总会为广大校友及其同行亲友开放了“校友返校日”专属预约通道,热烈欢迎清华人回家。“能和家人一起,信步在清华园,回望当年求学时光,也算是另一种圆满”,当天返校的一名校友感叹道。

持一股创意之思——

从学校发展出发办好“实事”

精仪系学生发展中心的多种打开方式

“咱们系支持全面发展的硬件设施可真没得说!”来自精仪系的一名本科生自豪地介绍着。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进行班团情感建设、举办求职招聘交流会、参加美育绘画工作坊、约上二三好友一起锻炼……在精仪系的学生发展中心,同学们的志趣可以于此落脚、发芽并繁茂。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多元成长,精仪系发掘系馆资源,想青年之所想,将系馆204室建设为精仪系“学生发展中心”,由平辈导师与专业指导一起为同学提供发展规划与帮助,现设有向日葵活动室、“仪往职前”职业发展室、即刻运动空间和“研精究微”学生研讨室。自成立以来,中心累计举办了活动数十场,已然成为同学们探索个人成长的空间与系内党团班集体开展各类活动的全新场域。

在清华优良的育人传统中,不仅有师生“从游”的其乐融融,还有着老少接力的薪火相承。正是在“传帮带”的延续里,园子里构建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学共同体。

机械系“师带徒”导师制的实事清单,就搭起了长期奋战在教书育人一线的资深教授和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之间的纽带。传授育人经验、答疑解惑导学难题,“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帮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实现角色转换,发展专业能力”,机械系教授季林红在导师制启动仪式上,表达了对导学文化接续传承的期待。

机械系“师带徒”导师制启动

“我认为青年教师角色的转变历程是富有层次的,包括科研角色独立化,其他角色多元化;‘师带徒’导师制的设立对我来说特别及时。”机械系助理教授欧阳礼亮以为师为教的“学徒”身份,分享了自己的求索经历。自今年4月起,机械系“师带徒”工作方案计划将试行两年,在此期间,院系将提供平台促进导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午间沙龙、正式反馈谈话等,会同导师一起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聚焦件件实事,践行“立德树人”拳拳初心,将纸卷铺开,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235件大事小事、难事实事罗列在目——从计算机系开展面向学生就业的系列实践活动,到学生社区中心为在校同学校园卡旧卡“小钱包”退费提供上门服务;从环境学院实施青年教师“领航”计划,到核研院升级改造200号基地通讯网络,守护师生满格信号……

学校将主题教育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紧密结合,将主题教育与年度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确定一批办实事、解民忧的重点项目,让学校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师生员工。面向新征程,清华大学还将继续勇担时代使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清华新闻网6月15日电)